美好风景,但自行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校园,一度是青春的少高校学生都有过的沮丧回忆。校园自行车如车遭窃也是不盗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今年9月初有了一个看上去不何防,错的解决方法。
今年秋季入学前,松江大学城派出所在园区内7所高校首次推行“学号自行车”,目前已为9000余辆自行车敲上了学号钢上海印,其中新生购买自行车印号覆盖率近100%。那么,作为真的能市首创的校园自行车管理模式,这种“人车锁定”的模式有效破解自行车被盗难题吗?
一个“小动作”的背后
正所谓,穷则思变。松江大学城派出所副所长杨宏坦言,此次推出高校自行车管理的新模式,看上去只是一个“小动作”,但实际上远非这么简单。
杨宏说,大学城7所高校师生总数近10万人,自行车总数为5.2万辆,“在5.28平方公里的辖区,仅靠我们所里的19名警力和高校里的保安管理这么多自行车,实在太难了。”
杨宏告诉记者,大学城的开放性以及停车场数量的众多,给平时自行车的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虽然整个园区的图像监控点已经超过140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突破200个,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是不够用,不时能接到学生丢失自行车的报案电话。加上之前高校学子们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很少有学生主动到非机动车管理所上牌,这就使得我们查获学生被盗车辆时,也很难找到失主,只能向各校群发通告。”
另外,记者在大学城学生公寓内看到,部分车棚里停放着一些年久失管的自行车,车身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据了解,不少毕业生离校时,为图省事,将自行车留在了校园内。无法及时转移留置车辆,这一度也是困扰着校园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而这一难题,也将随着“学号自行车”的不断普及得到有效缓解。今后,校园管理部门将在征得车主同意后,每年对毕业生留在校园内的自行车进行及时清理,将更多的停车空间腾挪给其他学生。据杨宏介绍,大学城园区现有的5万余辆自行车中,每年将有6000余辆自行车面临报废、留置,为避免出现“车满为患”的尴尬局面,出台一套便于操作的自行车管理方案势在必行。“之前,出现过一些这样的尴尬,学校管理部门刚清理完破旧自行车后,就有学生反映自行车丢了,实际上是校方误以为那些自行车已是无主自行车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就是因为学校缺乏对自行车车主身份判断的依据。”
不仅如此,警方也提醒广大学生,在学生间买卖自行车时,应当及时前往公安机关登记相关信息,并对钢印号重新印刻,一方面便于公安机关及时变更登记信息,另一方面也避免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个性化车架锁定车主
将一位学校代码加上十位学号敲在自行车身上,有了这组醒目数字,每辆自行车便拥有了一个独特的“身份号”。即便是颜色、型号都一样的自行车,也能轻易辨别车子的主人。
据杨宏介绍,由于粗心大意或者被盗,派出所每年都要接到300起左右的学生自行车丢失案件。“今年1.8万新生中购买新车1万辆左右,而整个大学城的自行车总量大约在5.2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年4000余辆的速度持续增长,不给自行车搞个数字‘身份证’,管理肯定跟不上。”也正因为这个情况,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大学城派出所购买了100多副钢印,并连同榔头一起分发至各学校。“现在每个学校都有2至3个敲钢印的点,派出所也有一个,学生可以随时就近前往敲钢印。”敲制一辆自行车钢印的时间约在5分钟左右。
虽然仅仅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动作,却把自行车与车主牢牢绑定在一起。今年9月中旬,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抓获一名盗窃嫌疑人,并查获了大量被窃财物,其中还包含一辆自行车,根据车架上的钢印号,警方迅速联系上了失主。据了解,该学生午餐期间将自行车停放在食堂门口遭窃,还未来得及向警方报案便喜出望外地失而复得。
事实上,大学城派出所为了在高校学子中推广“学号自行车”,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给学生免费敲钢印的基础上,还向学生免费赠送一个精美的钥匙圈;而为了调动各学校负责敲钢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关部门规定凡是敲好一个钢印,就给予1元钱的奖励。
三道“关卡”落实核查
敲钢印只是“标”,随后的落实核查工作才是工作的“本”之所在。据了解,大学城派出所连同各学校推出三道“关卡”,在大学城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防控网,对已敲制钢印的自行车进行核查,严防自行车被偷盗。
“在以往的自行车被窃案件中,学生公寓的车失窃率比较突出,有时甚至达到80%。”杨宏说,“所以学生公寓是核查工作的一个重点区域。”“学号自行车”的不断普及,也极大地提高了检查的精准度。派出所要求学生公寓保安在盗车案件多发时段严把大门出入关,对进出骑车者均要核查证件,确认车身钢印号与本人学号相一致才予以放行。
此外,除了各学校的进出大门也是“关卡”之外,即使被盗自行车出了校门,派出所在大学城区域各路口设置了不定时检查关卡,随时盘查和核对来往自行车,也能有效防止被盗自行车离开大学城区域。“现在的一些盗窃嫌疑分子都比较狡猾,穿着运动服,带着墨镜,背着双肩包,从外形看上去,和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以往,在盘查时即便碰到了这些人,他们不配合,我们一时也没办法。现在好了,即便他们把自行车偷去了,但回答不出学号所代表的意义,一下子就露馅了。”杨宏告诉记者,目前,仅大学城二期学生公寓每日核查量就高达400车次,整个大学园区日均核查量为1000车次上下。“为了让盘查更为有效,我们专门组织对园区里的几百名保安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让其对钢印里的每一位数字代表的意义都了如指掌。”
推行两月效果明显
“由于随身携带的凭证不全等原因,以前想要核实骑车的究竟是不是车主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采取“人车锁定”后,只要看自行车上的钢印,检查人员便能对这辆自行车的主人基本了解。“哪个学校、哪一年级,若是骑车的人答不上来或答错,立刻就能辨识。”
今年中秋放假的一天深夜,盗车贼李某趁着夜色潜入大学城二期学生公寓,瞄上车棚内一辆崭新的红色山地车。李某三下五除二撬开了车锁,就在他推车走出学生公寓的时候,被正在附近巡逻的保安拦下。当被保安问及就读学校时,李某不假思索地回答“东华大学”,本以为就此能蒙混过关,不料,保安掏出手电照了一下自行车车架,上面赫然印刻着另一所高校的代码,便把李某“请”到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从他随身携带的双肩背包内查获了大力钳等多件作案工具。
“学号自行车”不仅有效防止了偷盗案件的发生,也方便了学生,减少了由于“同脸”自行车的辨认产生的纠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年级学生徐磊表示,过去经常有学生因为购买了同样型号、颜色的自行车辨不清而发生争吵,现在只要看自行车上的钢印,一比对,就知道是谁的了,方便得很。
针对部分大学生担心“学号自行车”在转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纠纷,大学城派出所在征集各高校学子建议的基础上,也制定了一些应对举措。具体来说,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二手车转让办法,即一旦现任车主自行车被盗后,即可根据二手车的钢印找到原车主,再通过原车主找到现车主。抑或原、现两位车主在核准对方信息后,直接到敲钢印的地点将原“身份证号”磨掉,敲上现车主的个人信息号。“这些工作的开展,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学生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上海外国语大学保卫处处长龚凡如是说道。
据了解,“学号自行车”推行两个月来,效果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松江大学城园区开学后首月的自行车盗窃案发案量下降了40%左右。据了解,预计到明年3月底,这种“人车锁定”的“学号自行车”将在松江大学城达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