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养老院就要试营业了,我这几天忙得团团转。”眼前这个脚穿布鞋、手提马灯,身手矫健的古稀老人朱良才,曾让松江贫困村一夜暴富,被评为1995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如今,70岁的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动作:倾尽家产,投资8000多万元,在青青旅游世界对面建了一幢12层高的非营利性养老院。
本报记者 瞿艳花

老朱希望为老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养老院。
本报记者 施培琦 摄
七旬劳模要办养老院
“看到对面那个青青旅游世界没有?当年是在我手里引进的。”站在12楼的办公室窗前,七旬老人朱良才手指楼下马路对面一片郁郁葱葱的密林,难掩骄傲。在松江花桥村,老朱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字不识几个的老朱带领工农村(现花桥村)办村办企业,从最初的锅炉厂起家,到混凝土厂,再到享誉中外的高博特生物保健品公司,在老朱的带领下,花桥村从松江最穷的一个村一跃而成为一个富裕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利润就高达600万。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老朱先后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模。
时光荏苒,今年他已经是70岁的古稀老人了,依然声若洪钟,谈笑风生。
但是这些年,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一直让他感同身受。在松江农村,许多年轻人都把房子买到了市区,加上养老院床位紧张,孩子们有钱也无法照顾父母,一旦患重病,老人的生活更见艰难。
于是他想到了办一个养老院,既能养老又能看病。恰好2004年时,他拿到了青青旅游世界对面的9号线预留土地的使用权,于是2008年初,他开始筹办起养老院来。
有房产商欲出高价买房
“我现在可以说身无分文,还欠债累累。”为建造这家福利院,老朱倾尽几十年创业积累下来的资金,加上亲朋好友的筹资,在青青旅游世界对面建造了一幢12层的大楼。
老朱办企业堪称行家里手,但搞福利院还是平生头一回。不懂就学,他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拜师学艺。大楼装潢期间正值酷暑,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的老朱,老当益壮,每天清晨公鸡未叫,他已提着一盏马灯去巡视工地,敬老工程不容有瑕疵。不开电灯,就图个节电省钱。
瞅着这幢开窗观山、推门见绿的大楼,房产投资商接踵上门,粘着老朱,想斥资盘下。老朱的家人也动了心,劝他卖掉大楼,安享晚年。“一把年纪还折腾什么?”
“出再高价也不卖!”朱良才态度强硬。
装修时髦如星级宾馆
推开房间窗户,马路对面3000多亩绿树和远处佘山风景顿时让人心旷神怡。养老院大楼一楼是食堂和办公区域,二、三楼是护理院区域,四至十二楼都是老人休养场所。开设床位380张。
记者看到,房间装修时髦,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等多种房型,不仅每个房间配备了卫生间、淋浴设施,而且宽敞豪华,犹如走进了一家星级宾馆。在二、三楼护理院,有专门的病房和医生,等明年4月手续齐备老人就可以用医保卡看病了
“电视机全部都是液晶的,房间的家具我也特意叮嘱装修队一定要实木的,贴面的一律不要。”老朱强调,为了建造这栋养老院,他前前后后共投资了8000万元,仅装修就花了2000多万元。“别人的养老院是茶摊,我的是豪华宾馆。”老朱调侃道。
听说老朱造了个12层高的福利院,周围的老百姓也觉稀罕。“还没开张,这几天天天有人来看。达成初步意向的有二三十个。”老朱说,目前工程队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月底,他的养老院就要试营业了。
对话朱良才
年已古稀的老人,为何不去安享晚年,还要投资这么多钱折腾自己?他图的是什么?记者在与他对话中,读出了这位老人的心思。
记者:你这幢12层高的养老院,如此豪华,收费贵不贵?
老朱:养老院平均每月床位费1700元,如果老人家中有困难的,还会考虑酌情减免。现在养老院床位收费差别很大,便宜的一两千,好的3000元以上,而我这家养老院收费标准在中下,硬件却是一流。
老朱:钱的事我还没细想过。简单算算,撇开8000万元的前期投资不说,医护人员、护工和日常的水电开支等各项支出折算下来,能收支平衡已经很不错了。
记者:有这么多钱,很多人都会选择安度晚年,你为何还这么折腾呢?
老朱:我这辈子,名或利,该得的都已经有了,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如果是为了靠养老院赚钱,当初就直接把房子卖掉了,或者索性抱着几十年的积蓄安度晚年,无需如此辛苦。
记者:考虑过将来吗?
老朱:考虑过。我知道将来自己由于身体原因,会无法亲自继续经营养老院,所以现在我就让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女儿辞职来接我的班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