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怡园观稼楼听昆曲、进清代雕花楼阁追寻名人往事、入文化馆探一回昔日漕运景象……根据规划,未来松江仓城将继续展现延续百年的历史文化魅力,老城将通过改造拓展文化创意空间。目前,以“保护城市遗产,营造宜居环境”为理念,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方案设计已经完成。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从明朝起曾是松江府漕粮的储藏地和漕运始发地,沿市河而建的桥梁、宅第、商铺鳞次栉比。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风貌区内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共计128处,集中了杜氏雕花楼、费骅宅、怡园等一大批名园名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昔日繁华不再存在,风貌区内学校、工厂、商店、民居等掺和混杂,其中19.5公顷的核心区内现有住户4141户,居民1万多人,估算人均居住面积9.3平方米,户均居住面积23.3平方米,居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循着“一路(中山西路)、一河(市河)、一点(水次仓关帝庙)、一单元(大仓桥北侧)、一区间(风貌区A区)”的计划,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多个改造项目已启动或将启动。
昔日的名园名宅固然有其价值,但如何才能“激活”其生命力?永丰街道将通过引入更多文化创意工作室,在历史风貌区形成文化创意的新环境。目前,一批文化名人正在与街道洽谈,在风貌区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仓城历史风貌区的改造,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子,而是要利用老城改造的契机,构建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高质量的创意团队入驻。”
除了名园名宅,风貌区内的旧厂房也将被用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若干个创意工坊,吸引一些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的入驻。玉树路105号曾是永丰街道下属公司的办公楼,如今已修缮成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最近,这栋修缮一新的古建筑赢得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的垂青,将租赁此处展示民间收藏和茶艺。同样,与此毗邻的几栋旧厂房也即将焕发新的 “生机”,目前厂房改造方案已经完成,改造后将用来发展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规划,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开发将突出历史人文特色、自然景观特色,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在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研究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特色艺术文化的内涵,结合文化和创意产业,在公共空间内合理增加文化设施,传承地方文化,如农耕博物馆、昆曲演艺中心、顾绣学馆、书画创作基地等,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展示仓城特有的历史文化。同时,为带动文化创意产品的集聚和销售,还规划沿市河、中山西路、秀南街,布置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点。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