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我区各墓园纷纷迎来祭扫人流车流高峰。据民政部门统计,从3月19日到4月5日,各经营性公墓共接待祭扫市民62.6万人次,车辆5.2万辆次;三天小长假,共计接待祭扫市民42.4万人次,其中以昨天的人车流量最大,分别达到21万人次和1.9万辆次。虽然接待压力大,但在民政、公安等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清明祭扫接待平安、有序。
祭扫高峰如期至
昨天一早,来自本市的祭扫市民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前来我区各经营性公墓祭扫。8点不到,天马塔园的停车场已经全部停满;8点10分左右,天马山公墓的停车场也告“客满”。面对大客流的到来,交警部门对沈砖公路(千新公路至新宅路一段)实行由东向西的单向通行,并有序引导车辆停放于沈砖公路两侧。据了解,高峰时段的沈砖公路虽然较为拥挤,但道路始终保持畅通。
此外,为避免大客流影响短驳车的正常运行。昨天,交通部门还对前往天马山公墓和天马塔园的短驳车行驶路线作了临时调整,通过绕行避开沈砖公路的拥堵路段,虽然增加了路程但节省了时间。
“轨交+短驳”受欢迎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在9号线大学城站的短驳站点看到,手捧鲜花前来祭扫的市民已经在站点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张先生家住龙阳路附近,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早上6点多出门,一路上乘坐轨交都比较方便,9号线出站后,只要排队10分钟,就能乘上免费的短驳专车,服务很好,“ 非常人性化,既省时间又省钱。”
由于前往天马山公墓和天马塔园的人流较大,在9号线洞泾站,出站人流相比平常大幅增加。站点清洁工告诉记者,往日两天才产生1桶垃圾,当天早上2个小时就已经清除了3桶。约9点,短驳车前排队的队伍已达三四百米,短驳车以平均三五分钟一辆的速度发车,做到“人满即发”,未出现“人等车”的现象,加上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全力疏导,现场秩序井然。
昨天,交运部门共安排了88辆短驳车辆,开行393班次,共有1.15万人次市民以这种方式抵达墓园。而今年清明祭扫的5个高峰日,共有3.82万人次市民选择乘坐“轨交+短驳”的方式前来祭扫。
文明祭扫渐成风
在天马山公墓,记者看到,鲜花已经成为人们扫墓的必备品,尤其是一些年纪较轻的市民,通常只拿着鲜花前来祭扫。市民韩先生说:“祭扫是对逝去亲人的一份思念,一束鲜花足以表达,绿色祭扫应该提倡。”
有资料显示,传统的清明祭扫方式每焚烧1千克纸钱会增加1.46千克的碳排放量。为了鼓励市民文明祭扫,摒弃燃放烟花爆竹等祭扫陋习,天马山公墓已连续多年在墓园设立“鞭炮换鲜花”服务点,向祭扫市民倡导文明扫墓方式并得到积极响应,到服务点换鲜花的扫墓市民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