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镇,新人在摆姿势拍摄婚纱照。
泰晤士小镇,一位老太在晒太阳。本报图片 早报见习记者 苗奥 制图 刘建平
唐婆婆和老伴居住在松江新城的泰晤士小镇,女儿女婿住在市区,偶尔周末过来看看二老。
唐婆婆说泰晤士小镇蛮好的,总是看到一对对情侣在这里拍婚纱照,也有一对小夫妻带着孩子来这里拍照,欢声笑语,让唐婆婆看着都开心。这样的开心只局限在白天,到了晚上,唐婆婆说,安静得有点让人害怕,亮灯的窗户星星点点,“100家大概只有10家是亮灯的”。
已经建设了10年的松江新城,依然人气不足,依然交通不便,依然买菜太远,依然没能避免“空宅”。
小区几乎没人说上海话
地铁房,是位于松江新城广富林路“保利西子湾”的主打卖点。“地铁9号线直通市区。从小区步行至地铁站只需15分钟,乘9号线直达徐家汇站只需约45分钟。”楼房产中介推销道。
然而,至少在昨日,诱人的卖点仍然未能让这里热闹起来。
小区附近的福美来不动产置业顾问张先生表示,保利西子湾入住率约40%。早报记者于5月3日晚8点左右,在小区内选择了110、112单元号的公寓作为样本,整幢楼共108户人家,亮灯的共有43户;5月7日晚8点半左右,同一幢公寓的亮灯数为50户。
只要天气晴好,每天上午和黄昏时,张香恩都会带着孙子在小区内逛逛。来自河北保定的张香恩说,因为儿子来上海工作,所以过来帮儿子带孙子,去年儿子刚在松江的保利西子湾小区购买了一套房产。
房价相对便宜、可以支付承受得起的首付是张香恩的儿子选择这里的原因,比起市区昂贵的房价,每天花3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在地铁公交上奔波也不是不能忍受。
自从来到了上海,张香恩的生活就是带着孙辈玩耍,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邻居们。“这里的居民几乎都是外地的。” 张香恩认识的“朋友”,来自湖北、河南、河北的都有。
在这个小区里,张香恩不担心自己不会说上海话,因为这里绝少听到上海话。无论是保安,还是居民,普通话是语言和交流的第一选择。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松江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松江常住人口为93万余人,约占总人口59%。
保利西子湾的居民,是松江人口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共性是,外地来沪工作,年轻一辈在市区工作、老一辈从故乡过来上海,帮忙照料第三代孙子孙女。
“我觉得这里最不方便的就是买菜了。”张香恩说。保利西子湾附近没有大型菜场,小区商业街总共36个店面门号,现在只开了15家,一半以上都空关着。街上有一家果蔬店和一家肉类店,同样品种,这里的价格要比大菜场贵上几毛。
年轻人仅偶尔来过周末
居住在三新北路泰晤士小镇的唐婆婆同样面临买菜难的问题,离泰晤士小镇较近的菜场有龙源菜场和兰桥菜场,从小镇内步行过去都超过20分钟。70多岁的唐婆婆腿脚不方便,她每次买菜索性选择在门口坐个公交去松江老城区。“反正我也没什么事干,干脆去老城兜一圈。”唐婆婆说。
唐婆婆和老伴居住在泰晤士小镇公寓房内,女儿女婿在市区上班,平时很少回来,泰晤士小镇的房子是刚开盘时女儿女婿买下孝敬父母的。
“每天只有我们家和楼上一对老夫妻,其他几户人家都没怎么见过,他们偶尔过来一次。”郝令令两年前把新家安在泰晤士小镇,在她印象中,一个单元6户人家只有2户常住。
早报记者于5月3日和5月7日晚8点左右,以泰晤士小镇内河滨公寓沿路一排公寓为样本,发现亮灯的窗户仅12.5%左右。据河滨公寓保安介绍,公寓内常住在此的人很少,基本都是买了房节假日来度假的,或者就是老人住在这里,年轻人周末过来一下,要么就是投资客。
郝令令说,泰晤士小镇最不方便的就是购物。“提到这件事情,我头都疼。”泰晤士小镇内有快客、易购几家便利店提供日常最基本的一些生活用品,但小镇内没有大型超市。郝令令平时一般去地中海广场乐购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从泰晤士小镇驱车前往地中海广场约为3公里。
泰晤士小镇自建成初期,商业门店也同步建成。但是,至今小镇门店多为空关着。据泰晤士小镇管理方介绍,目前小镇内商业门面约开了四分之一,他们正在努力招商中。
小镇白天热闹夜晚死寂
泰晤士小镇管理方介绍,目前婚纱摄影发展得还不错,已有20余家婚纱摄影店。据泰晤士小镇内名为上海照相的婚纱摄影店工作人员朱小姐介绍,店内生意越来越红火了,现在很多人都会来泰晤士小镇拍婚纱照。泰晤士小镇婚纱拍摄的功能,似乎超越了它的居住功能。
5月7日,泰晤士小镇。白天,新人们被前呼后拥着,摆出各种幸福的婚纱造型;游人们沿着湖边闲逛。
夜晚,死寂,路人散去。沿街的路灯散发出昏黄的灯光,各个小区的保安各自守在岗位上。小镇内偶尔有汽车驶过,一道灯光划过后,恢复昏暗。
样本三:松江新城
松江新城是上海西南的重要门户,规划建设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位于沪杭高速公路北侧22.4平方公里是松江新城核心区。
调查之由
上海市政府首次提出重点发展“一城九镇”以来,松江新城作为其中的“一城”,成为上海市城镇发展试点之一。在当年“中心城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要求下,松江新城率先迈出了建设的步伐。
这10年来,松江新城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眼下的这座新城同样存有“空置现象”,各类问题依然集中在“人气不足”,记者走访了解到,松江新城人口的主要构成为外来户,而非中心城区疏解人群,同时,新城地区尚未形成产业集聚,就业岗位较少,导致新城的发展现状与目标定位不相符,从而形成“空城现象”。
完善基础教育设施提高新城人口导入
松江规划局副局长王振亮表示,松江新城近年来人口增长迅速,原定的发展目标中,规划到2020年全区人口达到125万,而实际上到2010年底,松江实际人口已经达到大约158万。面对激增的人口数量,配套设施稍显滞后。
王振亮表示,目前松江新城已有30余个菜场正在规划中,松江新城广富林路以北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正在规划中,届时将大大提高松江大学城附近楼盘居民的生活方便度。泰晤士小镇管理方介绍,在未来两年内小镇附近将会有大型超市入驻,并有望成为泰晤士小镇及以西部分楼盘的商业中心。
同济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教授施建刚分析认为,购物中心、医院、教育设施等必要性生活设施的配备需要考虑目标人群的年龄结构、家庭构成。松江新城旨在吸引的群体多为中青年人群,因此各种生活性设施的建设要考虑这一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特征。例如,中青年上班族青睐每周购物,因此购物中心附近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就十分重要。松江新城教育设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设置和小学的设置。有目的地提高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于提高松江新城的人口吸引力是必要的。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