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报》近日报道:为迎接首个“中国旅游日”,欢乐谷、辰山植物园等景点将于5月19日实行门票半价优惠。这一消息固然“利好”,但笔者认为,只在“旅游日”半价对市民而言明显“不解渴”,旅游景点应拿出诚意,更多地“施惠”于民,让市民共享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日”之所以定在5月19日,其文化背景为这一天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可是,倘若徐霞客有幸活至今日,定会因景点门票昂贵而“傻眼”,其出游计划也会因此而搁浅吧。就松江的两个知名景点而言:到欢乐谷“happy”一次,要花掉200元;到植物园踏踏青,也要消费60元——坦率地讲,窃以为价格有点贵了,这应该也能代表广大市民的心声。 要知道,在“啥都涨就工资不涨”的现实环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宽裕,旅游休闲对不少人来说更是一种“奢侈”。即便他们想旅游,往往也“心有余而钱不足”,而昂贵的门票更如一只拦路虎,将他们拒之于门外,挡住了出游的脚步,熄灭了游玩的念头。
“旅游日”设置的初衷,无非是期待“全民出游”,但这一美好“愿景”有现实的障碍;旅游日半价,当然也是希望有更多人去旅游,但这个“半价优惠”只是“看上去很美”:谁会在这个并非法定假日的“旅游日”挤破头地去争这点“优惠”?话说回来,即便半价,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并不“亲民”,旅游日一过,高价门票便会“涛声依旧”。仅靠一次象征性的“旅游日半价”能解百姓什么渴?
旅游景点若真想“让利于民”,真想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就应该发挥经营智慧,将“旅游日半价”的做法推而广之。比如,旅游旺季全价,淡季半价;双休日和节假日全价,工作日半价;在每天的某个“冷门时段”打折优惠……这样做,景点可能不仅不会“吃亏”,反而会赢得更多游客;不但能提高经济收入,还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城市的发展成果应该让市民共享,旅游资源也理应以更低的门槛向大众敞开。一言以蔽之,广大市民需要的是常规的持久的优惠,而不是一次应景的“旅游日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