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4月15日“国四条”发布拉开序幕的“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已持续了一年,目前我们看到的局面是:成交量大幅萎缩,价格却依然坚挺。这一年多,楼市弥漫着观望、纠结、困惑的情绪。这场被寄予厚望的调控究竟给有房者、无房者带来了什么?备受争议的楼市又将走向何方?房产专家对整场调控存在哪些忧虑?
信贷员:工作清闲了许多
供职于松江某家银行支行个贷部的李先生从今年初以来,生活变得不一样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现在突然有了自己的生活。“监管部门现在控制银行信贷,银行也不得不压缩对公司和个人贷款的放贷量。”他坦言,现在银行对信贷员的考核标准也粗放了一些,“比起从前加班的日子,现在是清闲了很多。偶尔也觉得很无奈。”
六一儿童节时,李先生陪着妻子、孩子一起去了欢乐谷,“说实话,前几年的六一都是妻子陪着孩子,我一直在忙工作。”
中介:最近才开始忙起来
上周三,记者去新松江路上的上海新维度房产中介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店里仅剩下两个业务员在上网,其他人都不在办公室。其中一位业务员告诉记者,其他同事都带客户看房去了。过了十几分钟,业务员小胡回到办公室,一见面就对记者说:“最近一个月生意好点儿了,来的基本都是些有刚性需求的,等了一年他们终于摒不住了。”说到这轮调控,小胡说:“还是有效的,目前看来投机性需求已得到抑制。”
一个月前记者曾接到一个投诉电话,是大学城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打过来的。这名学生姓王,因为毕业后要在松江工作,就打算在新城买房。她找到一家中介公司,看了几处房子后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表示回去考虑一下。结果之后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中介公司的电话,对方都十分热情地表示能帮助介绍最合适的房源。后来小王看中了绿地的一个小户型,3家中介公司都有这家房源的信息,于是开始掐起来。小王被几个公司夹在中间很为难,最后决定先租房再作打算。“调控调得中介公司的生意很难做,中介为了生存,抢信息,掐房源,挖客户,招数用尽了。”
从去年底,房产中介的生意就冷清起来,不少中介公司甚至连续几个月一张单子都没签下来。新松江路上几家规模较小的中介公司因为支撑不下去,已经关门了。“这次调控可能带来房产中介市场的重新洗牌,现在看来这是一次必经的调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民众:房价降与不降都是个问题
回首这一年来的房地产调控,不可或缺的,是购房民众的故事。调控政策直接影响、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小张和女朋友都是安徽人,在松江工作两年多了。去年开春,这对“准新人”就定下了购买婚房的计划,打算买完房子就结婚。拿出积蓄,再四处东拼西凑,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买房,结果去年4月份,新一轮房产调控开始了。新政策一出台,这对情侣也随之纠结了:房子是不是会降价?买还是不买?
关于买房,他们意见不一。小张担心房子会降价,女朋友着急买房结婚,围绕着房子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论。“这一年多过的,比神曲《忐忑》还要忐忑,除了正常上班,其他时间就是看房,问房价,再看房,再问房价,买了吧,怕万一真降了又后悔,不买吧,女友又催着要买了房快结婚。”小张无耐地摇了摇头。
不仅无房者内心纠结不安,有房者同样心情忐忑。已经拥有房子早日跃居“贵族”的顾先生向记者言道:“这番调控调得我也很紧张,说实话一方面我希望房价降下来,使更多的人能有房可居;可另一方面,我真担心房价降下来,如果这样,我们这些老业主的利益不是受损了吗?”
市场:未来房子会降价吗?
从交易量上看,调控一年处于萎缩中。但从价格来看,场房价依然没有低下高贵的“头
楼市后市走向究竟怎样?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现市场规律的。“市场规律就是这价格的变化。我判断,可能再多来,松江一二手房的交易量一直除了个别小的起伏波动外,整个市颅”。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专家。上海在成交量下降,房价未降,是符合样——先是成交量下来,才会有过两三个月,会看到实质性的价格松动。要说大降价的话,由于机制方面的原因,不太可能。”华东政法大学一位MBA教授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看来,行政手段在中国还是很管用,未来两个月,上海房价可能会窄幅震荡,但幅度不会很大。至于长远走向,究竟是会报复性的上涨,还是调到合理为止,暂时还无法判断。”
记者近几日发现,一直坚持房价不会降的任志强也改了口风:房价最多跌10%,绝不可能跌20%,目前的调控政策到明年无法持续。日前中国指数研究院权威发布了《2011年中国房地产新政解析与市场展望》报告,报告指出新政将改变相关各方预期,短期量价调整不可避免。对于未来市场走势,房产税试点范围将逐步扩大,中长期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楼市供需关系也将会发生转变,市场关注点将转向区域发展分化、供应结构分化和物业类型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