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叔叔阿姨,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当初的教导,就没有今天的我。”在松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接待室里,一个身材壮硕、理着平头的大男孩动情地对未检科检察官说。
这个男孩叫小张,陕西紫阳人,刚满19岁。因为奋勇追赶一名抢劫匪徒,日前他被评选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数年前他曾因抢劫被判入狱1年。
少年失足
2007年11月,松江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抢劫案件。小张与他的两个“朋友”在一个中学附近,看到两个学生分别骑着电动车和自行车,一边言语威胁,一边拳打脚踢,迫使他们将车交出,随后以几百元的价格销赃。
松江检察院未检科检察官告诉记者,第一次看见小张时,他身材瘦小,外罩一件肥大的机车外套,额前的黄头发将一边眼睛完全挡住。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时,小张倔强地把头扭到一边。在检察官的追问下,他赌气地憋出一句话:“反正爸爸妈妈都不管我,你们也不用管!让我去坐牢好了!”
看着小张稚嫩的脸庞,办案检察官深感痛心。小张为什么犯罪?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对父母心存怨恨?检察官马上约见了小张父母。检察官了解到,小张1992年8月出生,小学还没毕业就跟随父母来沪打工,因为父母整天奔波在外挣钱,也没有再给小张联系上学。可以说,小张成了一个无人管教的“野孩子”。对小张结伙抢劫,父母也深感愧疚,他们一遍遍叹息:“都是我们不好……”
循循善诱
在检察官耐心细致的询问下,小张逐渐袒露了心迹。他说自己只能跟其他民工子女一起玩,有点钱的时候上游戏厅、去网吧,没钱的时候就在街上游荡,其实他很羡慕那些上学的同龄人。办案检察官意识到,小张的抢劫犯罪行为绝不仅仅是自身的原因,父母无暇管教、“二代民工子女”脱离学校、社会关怀太少,这些都有很大的关系。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检察官没有直接批评小张。“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一辆电动车,人家要来抢,你怎么想?”检察官简单的一句问话,让小张低下了头。而后,检察官循循善诱,指出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教育他要结交良友,自食其力,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检察官告知小张父母,在孩子犯下错误后,更要关心、引导好,不能让他有被抛弃的感觉,小张父母连连称是。
因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松江检察院以抢劫罪对小张等3人提起公诉。鉴于小张是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轻微,悔罪态度好,检察机关建议从轻处罚,最终小张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小张服刑期间,检察官还专程前去探望,鼓励他积极改造,努力学习本领,出来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见义勇为
2011年1月,杨某预谋窃取超市金饰品柜台的金器,在用榔头敲开玻璃后,杨某即被发现并夺路而逃。这时,路过的一名青年奋起直追,直至将杨逼停在一个工厂角落处。松江检察院检察官经核实,惊喜地发现,这个见义勇为的青年正是当年曾犯抢劫罪的那个小张。
于是,检察官马上拨通小张的电话。小张主动来到检察院,向未检科的叔叔阿姨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小张说,以前他不懂事,是检察官叔叔阿姨帮助他回归了正途。现在他已经找到工作了,在江苏一家电子厂做装配,请爸爸妈妈、检察官叔叔阿姨放心。
看到小张脱胎换骨,松江检察院检察官感到由衷的高兴。随后,松江检察院向区综治办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对小张进行表彰,区综治办也将小张的事迹上报。在“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会上,有关部门鼓励大家向小张学习,积极与犯罪作斗争,弘扬社会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