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的海上钻井平台采油事业起步较晚,最初的技术主要依赖国外,钻完井所需的装备和工具,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外资品牌的比例,目前已逐渐下降到70%。”指着车间里的一排排滤砂筛管,思达斯易能源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各类滤砂筛管产品,在中海油公司的采购中,占到了80%的份额。从打破外企垄断到与大型国企建立紧密合作,思达斯易公司正一步步掌握核心竞争力。眼下,公司又将产业的触角伸向总集成、总承包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开始为石油公司提供完井服务等。
产品件件有专利
一块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橡胶,遇水、遇油后体积就能迅速膨胀七八倍。思达斯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大一小的过程,就是公司新开发的橡胶封隔器的关键技术。给采油、输油管道“穿上”用这种橡胶制成的“外衣”,再将管道铺设到海底钻好的井道里,“外衣”就能根据井道的大小膨胀起来,形成管道与井道的无缝连接,从而确保管道系统在海底复杂环境中的正常运转。
与橡胶封隔器一样,几乎每一件产品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在林杰看来,正是思达斯易能在短短几年间,与国外巨头竞争成功,并成为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的供应商的关键。据悉,公司目前的芯孔筛管、复合筛管、井下工具、橡胶封隔器四大系列上百个产品中,有25项专利,其中还包括两项国外发明专利。眼下,公司正在研究的一个旋转阀项目,可以通过压力等级对阀门进行梯度控制,从而控制井下管道的采油量大小。公司负责人透露,仅其中的一个零部件,就已申请了多个专利。
防砂里做出“学问”
“能拿下中海油80%的滤砂筛管订单,则是我们探索出的‘适度防砂’理念,能帮助海上油田实现产能的巨大突破。”林杰解释说。相比于陆地上的油田,海上油田的情况更为复杂,对采油、输油管道的要求也更高。其中,筛管被用于过滤石油中的泥砂,筛管上的筛孔大小就是一门“大学问”,筛孔粗了泥砂过滤不掉,筛孔细了采油量就不理想。
针对这一现实难题,思达斯易公司不做批量化生产,而是主动与石油公司对接,在钻井采油平台建设前期就参与工程,通过对油田地质结构、油含量等技术指标的分析,再为油田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滤砂筛管。公司以此为基础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研发成果,已在诸多海上油田实现应用,目前公司又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就“适度出砂配套完井工具项目”开展技术攻关。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在思达斯易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陈列着几封中石油下属企业写来的感谢信,感谢思达斯易提供的完井服务,确保了油田的高产油量。林杰告诉记者,从几年前开始,公司已从单纯的制造产品、卖产品向提供完井服务转型,目前这一业务已占到公司总产值的10%,“今年我们还有55口油井的完井服务正在招投标,今后完井服务的比重将会逐步加大。”
据介绍,完井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油气井投产前最后一道工序,完井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油气井产能的有效释放和开发效益。相比于单一卖产品,完井服务就像工程总承包,可以提供从完井方案设计、完井工具研发制造、工具材料准备到现场技术指导、施工总结等一整套完井一体化服务。“目前我们全体员工中,55%以上都是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丰富的现场作业经验,还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等,可以根据油井的不同特点提供相应的全套服务。”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