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榭草龙舞、泗泾十锦细锣鼓、新浜花篮马灯舞……这些见证茸城文脉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借松江旅游节、松江购物节“双平台”,在昨天开幕的纪念松江建县1260周年暨第九届“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2011松江购物节上,伴市民一起回味松江这座千年古城的古韵古味。
开幕式前,记者特意探访了作为开幕式现场的方塔园。在公园北大门广场,靠近中山东路的牌楼被“改造”成了松江府城门,门两侧挂有一幅对联。步入北大门,左侧长126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华亭追梦》已经就位。作品下方一条长长的绿化带,用红、黄、紫等多色草花摆成了“1260”的字样。在屏风石“方塔风铃”边的数棵银杏树上,用红丝带悬挂了近百个精致的铃铛,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通往照壁的小径两侧,摆放着“诉说”松江1260年以来的历史、人文的展板。在天妃宫广场西侧,介绍松江非遗项目的展板一字排开;展示松江特色饮食的摊位依次摆放,民间艺人们穿着古装演绎松江古城的历史遗韵。
天妃宫外举行的“草龙求雨”仪式,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唐朝时期的华亭。过五老峰,是关于松江民间俚语、俗语、谚语、谜语的“松江闲话”长廊。穿过蜿蜒曲折的其昌廊,来到波光粼粼的湖边,可以看到一群身着民俗服饰的演奏者端坐在亭内,演奏婉转悠扬的江南丝竹。对面碧绿的大草坪上,开幕式主舞台与水中倒映的方塔如诗画般一同呈现。舞台的两侧分别是新浜的花篮马灯舞和刚劲有力的民间滚灯舞。
作为今年“双节”最具特色的民俗艺术集中展示,方塔园在旅游节期间将化身为展现松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大舞台,有不少入选国家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如泗泾的十锦细锣鼓、叶榭的草龙舞,以及新入选市级非遗名单的叶榭米糕制作技艺等,呈现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的非凡魅力。叶榭米糕始于明万历元年,手艺独到,口感好。
民间有顺口溜:浦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呱呱叫。一边吃着清香可口的米糕,一边欣赏非遗传承人的独特技艺,还真有几分归隐田园原生态的味道。“松江四鳃鲈回来了”展是旅游节期间的一大亮点,自昨日起至10月份在兰瑞堂举办松江四鳃鲈及科技文化展示。在堂的正厅,除了可以欣赏四鳃鲈鱼怡然自得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外,还能欣赏到在松江出土的唐朝至清朝民用瓷残片和冬野创作的一幅巨幅油画。西厢房内,可以看到年轻的绣娘飞针走线,栩栩如生的作品随着针线的流动跃然布上;东厢房则展示具有松江特色的民间剪纸和丝网版画。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