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第二个专业子平台——上海加贸边角料交易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据介绍,边角料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首个针对进口保税边角料设立的要素交易平台,旨在改善目前边角料交易中存在的混乱状况。
上海凯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坦言:过去大量边角料只能囤积在仓库里,既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又占用仓储空间,还会造成一系列安全隐患。而有了这个交易平台后,企业只需将自己的边角料信息传递给平台,后续的交易就由平台在海关的监管下“一手包办”,省去了企业的麻烦。自今年7月1日试运营以来,边角料交易中心已吸引了51家加工贸易型企业进入平台,另有20家回收企业作为固定入驻企业在平台安了家。
“过去贷个款,总得跑上好几家银行,还不一定能办成。”如今,上海三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这种烦恼,随着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的运行烟消云散。这个融资服务中心网罗了区内几乎所有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企业只要进这一扇门,就能“采购”到适合自身的服务。除了“一门式”的融资服务外,今后,我区还将构筑起一个“中小企业服务超市”,让企业到这里就能享受到融资、检验检测、财务管理等各类专业服务。
依靠正着力推进建设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打造“中小企业服务超市”。目前,我区共有6万多家中小企业,每年为全区贡献了4成的税收。与此不相称的是,中小企业对融资、信息、技术等社会服务需求众多,而原有的服务机构较为分散,服务功能也不尽完善。企业所需,政府所为。未来5年,我区将有效整合各方服务资源,围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陆续筹建10多个像融资服务中心这样的专业子平台,且所有子平台都将集中在示范平台所处的上海国际中小企业城内。
区经委主任何胜友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相应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每年都拿出数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但这些服务偏向于政策性,真正能享受到的企业,每年也就那么几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全区有2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区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区财政将予以约500万元的资金扶持,但受益的企业也就这21家,“如果拿出一定的资金,转投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上,通过服务功能的完善,受益的企业面就能扩大好几倍。”
从政策服务向功能服务转型,在率先开业的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融资服务中心内,区内26家银行、4家融资担保公司、7家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中介公司等已悉数落户设点。“将这些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有效解决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只需进这一扇门就行了。”区经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这两个平台外,一个服务于企业产品检验检测的专业平台,眼下正在筹备中,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投入运行。据透露,这检验检测平台,将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合作,并引进其他行业的检验检测机构。今后,我区还将通过借助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投入财政资金建设等多种方式,相继筹建财务管理服务平台、工业设计服务平台、模具设计服务平台等10多个专业子平台,整合起各类服务资源,形成强大的服务磁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