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车墩,第一时间跳入人们脑海中的无疑是四个字——“工业重镇”。事实也确实如此,毗邻市级松江工业区、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两大工业区的车墩镇,自身也丝毫不逊色,工业集聚度极强,企业林立,大厂房、大机器随处可见。
过去,依托制造业这艘“航母”,车墩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但凡事总有两面性,工业的绝对强势,也给该镇带来了财税来源过于单一,三产发展基础较弱等问题。
优势明显,短板也很突出。车墩创新转型之路究竟该走向何方,产城融合又能否趟出一条新路子?
“工业重镇”:实现“弯道超车”
熟悉的人都知道,车墩镇东临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连出口加工区和松江工业区,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久以来,车墩一直秉持工业兴镇的方针策略,成绩斐然。截至2010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0.16%。“数据很漂亮,但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镇内既有比亚迪这样的优质企业,也有不少能耗高、产出低的劣质企业。‘十二五’时期,车墩经济发展要实现由规模速度导向型向效益需求导向型转变,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现有企业能级,并积极引入一批先进战略性基础产业,已刻不容缓。”镇长徐卫兴告诉记者,车墩未来将进一步提高镇内工业区的园区集中度、土地集约度和产业集聚度,进一步夯实以电子信息、机械仪表、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工业格局。
如此一来,腾龙换鸟”“ 这样的“手术”就非做不可。据了解,十一五”“ 期间,车墩已调整劣质企业转型75户。以正着手进行区块改造的莘莘学子园为例,目前,该园区正在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摇篮”和松江区“调结构、转方式”先行先试示范基地靠拢。利用“倒逼”方式,园区现有的120家企业1/3关闭、1/3搬迁,另有1/3通过置换、收购、合作的途径提升改造,一批经济总部、研发中心、服务外包和办公结算中心有望入驻。
车墩兴起,源于工业。工业,之于车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该镇负责人表示,到“十二五” 工业的基础地位不会被削弱。末,
车墩要增强发展后劲,还离不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这四大主导产业的强势带动。就在去年,车墩招商选资择得“良婿”——国有上市公司新华医疗的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将“安家”车墩。公司业务涉及医疗器械的多个领域,在感染控制设备、制药装备、放射治疗设备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待项目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有望超过9亿元。
未来五年,车墩镇还计划在现有8个市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每年再分别培育一个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有两家企业上市、两家企业进入培育梯队,以做实全镇工业经济的质量。
第三产业:抢占竞争先机
高铁时代扑面而来,一切都在加速。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仅仅是变局的开始。对于身处这一变局中的各大区域,尤其是“高铁片区”直接辐射下的区域,正使出浑身解数,期望能在全新的产业坐标中“抢得先机”。根据最新规划,我区将在北到沪杭铁路,南至黄浦江北岸,西到G1501高速公路,东至城际快铁轨交22号线范围内建设“松江新城高铁片区”。这个新片区正是以高铁“松江南站”为核心,覆盖车墩、永丰等街镇,将来还要与轨交9号线实行“零换乘”。
“高铁片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等方面加快发展,为松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就面积来说,规划的高铁片区45平方公里中,车墩就占了15平方公里。”徐卫兴自豪地告诉记者:“而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海开发影视文化较为成功的车墩,无疑受益匪浅。”
不过, “高铁片区”利好叠加,尽管 但要真正意义上摆脱以往发展路径,转变旧有发展方式,对车墩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车墩给出的答案是,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园区等平台,优先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并依托新城高铁片区和上海影视乐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独特风情为基础,综合车墩影视基地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有效打造集办公、旅游、购物、娱乐、体闲为一体的主题式“叁零·上海创意产业园”,积极致力于发展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研发设计和建筑软件等创意产业。园区在仿旧如旧的同时,将时尚和品味有效融入,着力打造经典与时尚、创意与传统并存的园区规划,引领车墩逐步形成充满老上海风情的“优秀白领城镇”。
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据统计,去年该园区一年就成功引进百余个文化创意项目。其中,位居全国影视公司前列的唐德影视日前也已顺利签约落户。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镇文化创意类产业200多家公司产值已达8000多万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正逐渐显现。
事实上,近年来,车墩大力发展的商贸型服务业也是成绩卓著。去年,全镇300多家企业累计上缴税收4亿多元,而镇内600多家实体型企业上缴的税收总额不过6亿多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