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饭碗关乎生存,又变成头等大事。
连日来,一批又一批来松人员收拾行囊,背负着生活的重担,重新踏上返诚奋斗之路。他们开始怀揣着美好梦想:早日找到饭碗,哪怕钱赚得辛苦些。当最简单的梦想遭遇最残酷的现实,求职之路是否能一帆风顺?他们在松江的求职情况到底如何?记者近日以求职者身份作了一番暗访。
营业执照?在总部呢
1月31日下午2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九亭镇涞寅路附近,“劳务公司”、“保姆”、“咨询公司”、“职业联络中心”等各种名头的职业介绍机构有七八家。有几家公司门口就张贴着求职信息,“月入3000元以上”、“包食宿,有奖金”等关键字被特意圈起来,十分醒目。
记者走进一家位置较偏的职介所,自称是中专刚毕业,想过来找份办公室文员的工作。接待记者的是一名30多岁的妇女,她丢下手里握着的一小把瓜子,打开抽屉取出一份招工表。“这个比门口的更详细,有很多工作,你看看吧!”
“你这里有执照吗?”记者询问。
“我们这儿只是个分店,执照在总部,我们的总部在青浦,总部有一栋楼呢。”中年妇女边说又边开始嗑瓜子。记者翻看《招工信息表》时,趁机扫视了一下办公室:
不到10个平方米的空间实在简陋得很,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连固定电话也没有安装。桌子上放着一部直板诺基亚手机。
我自然有关系把你塞进去
“表上面的都是些操作工之类的,没有我想找的呀。”记者说。“我们这里普工的活路多,办公室的职位少。你要是诚心想找的话,我这儿倒是有一个文员的工作,前几天他们公司人事部门刚给我一个名额,要我一定招一个条件好点的人员,所以就没列在单子里。这样吧,小姑娘,我看你人不错,大姐我就把这个工作介绍给你。”“月工资多少啊?”记者故作欢喜。试用期“一个月2000元,转正后2500元,怎么样?办公室的岗位,闲得很,也体面,比车间里强多了!不过,我们这里是要收登记费和中介费的。”
“确定一定能进去工作吗?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记者狐疑地问。“我给你交个底儿吧,我们能弄得到职位信息,自然就有关系把人塞进去。如果你自己跑到公司去找,你连门都没有。但是,你如果说是哪个中介介绍来的,那就不一样了。”“大姐”的眼神突然显出几分神秘。“是什么关系?靠得住吗?”“这个不能说,商业机密。”“只要说是你这儿介绍的,就保证能进吗?”记者再次强调。“当然,我们以前介绍过很多人进去上班啊。没问题的,放心吧。”“大姐”更神秘了:“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在中介找工作吗?这年头找工作除了看能力,也要有门路的。即使能力够了,还不是要让有背景的给挤了!嘿嘿。”
说话间,托儿”来了“
正在说话时,房间里走进一个人。“老板娘好啊,好久不见。我过来看看有没有好的工作,帮我一个小姐妹看的。”“哦!是你啊!工作还好吗?人又漂亮了!”二人开始亲热地寒暄。“小姑娘,这个姐姐就是在我这儿找的工作,你看她今天又来帮别人找工作了。”
正在记者狐疑时,所谓的“姐姐”开始自我介绍起来:“哦,我是去年这个时候来这里找工作的,大姐推荐我去了一家公司做操作工,我做了大半年表现不错,提到办公室管理档案去了,呵呵。陈姐人很好的,靠谱儿。”“托儿?”记者脑海里闪过一个词。“这小姑娘比你运气好,这会儿手头上刚好有个单位找文员呢,直接可以去办公室工作,多好!”中年妇女笑着说。“是吗?那是好机会啊。还有这样的职位吗,我的小姐妹刚好也托我帮她找个好工作呢。”“哎呀不巧,你来晚了,我刚才已经把信息给这位小姐了,她还在考虑呢。”
“哎哟,这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她不要就把信息给我啊,咱们都是熟人了,给我个面子。”“你看?是不是定下来?”中年妇女提醒我,得做个决定了。“费怎么收呢?”“我们这儿介绍工作是不收费的。你先填个登记表,提供一下你的基础信息。登记费收取15元。3天后我再跟你联系。”“不收费?”“是啊,我们是正规职业介绍所。你放心吧。”
三天后,索要850元
2月4日早上8点,记者如约接到电话。“今天有空吗?你运气真好呢,今天那边刚好有个面试。”“在哪儿?”“泗泾。”
“你告诉我地址,我直接过去。”
“那个……你先到我这儿一趟,我还有点事要给你交代一下。”
记者二进中介所,这次“大姐”态度比上次更好,一进门,记者的手臂就被挽住了:“姑娘你穿得太少啊,现在是倒春寒呢。”“呃,习惯了,不冷。”
“去面试前,你得先交付点介绍费。我们这边是这样的,只要是介绍成功了,就要交纳点介绍费。”“可是我还没成功啊?”“什么没成功啊?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吗,只要人家叫你去面试,你就可放心了,就基本没问题的。相信我,我比你有经验!”
“要交多少钱?”
“我给你算算啊,如果是车间里的工种,介绍费就是200元到400元,你属于行政人员,是坐办公室的,自然收费也高些。不过,快要过元宵节了,介绍费我就给你便宜点,算500元吧。另外,你给的资料我要做成文件给那边人事经理看的,制作费要另加50元。”
“总共550元?这么贵?!”
“你是不知道行情的,这个已经很便宜啦!你去别处,都没有这个价的!”就在记者迟疑的时候,“大姐”陡然变脸:“看来,你是不想要这个工作吧,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要还有人排着队要呢!”
“对了,你面试还得带上体检报告。哎呀,来不及了,今天就得面试,要不你再给我一点钱——唉,其实不是给我,这钱我还得花在你身上。我找人帮你做个体检报告,也是正规医院出来的报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的。这个找人啊,弄好恐怕得费个300元。如果你自己去体检也要花两三百元呢,有的医院怕是还不止这个数呢。”
“550元加上300元,850元了。”记者算起了小九九。
“你看怎么办吧?关键是你今天得面试,来不及再去体检了啊。”“大姐”催促说。
工作竟是子虚乌有的
“公司面试地点在哪儿啊?我能看看公司介绍吗?”记者问。
“陈姐”见有戏,连忙笑嘻嘻地拿出一本广告册来,上面写着“上海商务会展公司”,还有一些公司业绩介绍等。记者下意识地默记住上面所提供的公司地址和电话号码,打算前去探查一番。
“陈姐,我回去和我男朋友商量一下,等会儿再给你答复。”
“有什么好商量的,机会不等人啊!你快点答复,我还有别的客人呢。”陈姐”“ 有些不高兴。记者随后乘坐轨交9号线来到泗泾站,然后打了个的士,开始寻找广告上提供的地址。
出租车在泗泾镇转了几圈,还是没找到“陈姐”所说的公司。打个电话问问吧。”“ 记者猛然想起还记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而且是手机号码。对不起,“ 您拨打的手机号码是空号。”连续打了三遍,同样的语音回复响在耳边。
当记者再次来到职介所时,在门口就听到里间的吵闹声。“你不是说给我介绍去做文案工作吗?怎么是个玩具厂?”“就是在玩具厂做文案策划啊。”“人家说文案工作早就招到人了,只招做玩具的熟练工。”“那是你自己能力不够,没有应聘上。人家不好意思拒绝你,就说招满了。这也不怪我啊。”“我找工作没有成功,你得退中介费啊!”“你找不成功是你的问题,我给你安排工作了,你也面试了,我不能退钱。”
如何破解“黑职介”难题?
记者后来又到多家职介所体验求职,发现收费项目有面试费、存档费、介绍费、电脑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卡证费等等不一而足,并无法律依据。求职者交费后,只拿到“收据”,交纳的费用无法通过合法途径索回。
“‘黑职介’成本非常低,租一间房一个月费用在600元左右,再加一张桌子,许多连固定电话都没有,直接使用手机。低成本,高回报,致使‘黑职介’遍地开花。它们大都开在一些低端用工较大的地方,一伙人可以同时开许多家职介公司,这些公司看似各不一样,其实老板同为一人。用工信息共享,收费五花八门。”“一个空房子根本没有什么好没收的,罚款数额也不大。取缔后,第二天就可以换个地方,再开一家职介公司,继续骗钱。 一些‘黑职介’还和用人单位进行勾结,不定时向用人单位推荐求职者,试用一二个月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求职者。而每推荐一个人,‘黑职介’就给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一定的‘分红’。”一位“业内人士”私下透露。
“‘黑职介’为何屡禁不绝?首先,有生存土壤。很多单位用工信息不透明,而外来人员对劳务市场并不熟悉,信息不对等导致许多务工人员把职介作为求职的唯一渠道;其次,一些用人单位人事与“黑职介”老板勾结,有些职介给人介绍一些条件差、环境简陋的工作,求职者因无法忍受恶劣的环境只做几个月就主动离职,而职介则推卸责任;也有些用人单位用人两三个月,就以各种理由辞退员工,然后再发布招聘信息给职介,赚取分红费等。
再次,求职者缺乏警惕性,求职安全意识不够。选择职业中介时应注意查验是否具备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并且将原件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看清是否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收费标准,是否依相关标准收费,是否出具正规票据;不要轻信‘黑职介‘的不实承诺。松江区有正规的劳务人才市场,人保局也定期组织召开专业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务工人员通过这些途径求职则更加安全方便。”业内人士说。
“黑职介”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市场需求旺盛。那么,如何破解“黑职介”难题呢?一些市民建议,近年来来松务工者逐年增多,能否将一部分有用工信息的“黑职介”收编为“正规军”,让他们合法经营,接受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民众监督?
此外,对“黑职介”能否从源头上控制?比如,是否能设置一些奖励让市民举报“黑职介”?承租人租房从事违法范围行为,那么出租者是否也有一定责任?政府能不能出台更多的措施为来松人员搭好桥,促使其稳定就业?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