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罗小根将彻底告别住了差不多半世纪的“棚户”,搬进乐都支路上的新“洋房”。昨天上午,在岳阳街道率先完成的老城改造项目——嘉禾名邸小区竣工庆典仪式上,罗小根等回迁户从开发商手上拿到了新居钥匙,开启了新生活。
罗小根一家原先居住在潭东街上有着四五十年历史的老房子里,房屋年久失修,就连卫生间、有线电视也没有。由于这一地块地势低洼,一到雨天,居民们就要“赤脚淌水”进出家门,被大伙称为是住在“棚户区”。而此地块夹在龙潭苑小区和松江电子仪器厂之间,在开发商眼里,是一块没有开发价值的“边角料”。
这一尴尬的局面,直到岳阳街道启动“协商动迁”的模式,才让居民们左盼右等的动拆迁成了现实。利用松江电子仪器厂搬迁的机会,街道将潭东街纳入了危旧房换新房的“金钥匙”安居工程,由街道直属企业上海天威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承接开发。
尽管加起来不过9栋楼房,却也花了天威公司不少心思。如今,走进位于乐都支路上的这片区域,过去房屋低矮老旧、路面坑洼的现象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建筑风格现代、简约的新式小区。穿过门卫室,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方花坛,循着崭新的柏油马路往里走,在2.5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地下停车库、停车位、公共健身设施、花园走廊等,一个也不少。“现在住在这里面,觉得和新城区的小区比起来,也不差。”罗小根兴奋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嘉禾名邸更是将空间集约利用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在房型设计上,一套面积89平方米的公寓,就被设计成三室两厅。目前小区共设有304个停车位,基本能满足整个小区300多户居民的停车需求,这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实属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小区还利用每栋楼下的窨井盖区域,改造成自行车、电动车停车位。
在楼盘开发时算好每一寸土地,锱铢必较的天威公司却也被外人看来有些“不懂经济账”。在改造前,上海电子仪器厂和潭东街所在的乐都支路,是一条狭窄的小马路,两辆车相遇就不太好走,常常造成拥堵。而现在,在嘉禾名邸的门口,却是一条六七米宽的柏油马路。原来,考虑到附近居民的出行,在进行设计时,天威公司作出了红线退让的决定,将整个小区向内缩进了3到6米。这一退让,使整个项目“缩水”了差不多1400平方米的面积。
“按照两亩地的面积计算,如果建成房子,就是600万元的收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于少收600多万元,天威公司还是选择了“让地于民”。将惠民实事进行到底,天威公司不仅为公共道路主动留出空间,还斥资300多万元,将小区门口历史遗留的架空电缆实施地下填埋工程,让这条拥堵多年的马路得到了彻底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