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茸城的天气逐渐热起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河边、池塘边垂钓的人也随之多了起来。本以为,垂钓只是少数人的爱好,不想记者来到“西部渔村”一看,乐于垂钓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垂钓爱好者们分坐在几个养殖池塘的南北两侧,多数人头顶一把阳伞,身边放着各式饵料、垂钓用具,当然还有鱼兜里收获颇丰的“猎物”。有人似“闭目养神”状,有人似“全神贯注”状,有人“全副武装”,亦有人丝毫不畏惧阳光,独站着等待鱼儿上钩。记者沿着一方池塘走了一会,发现有人正用手搅拌新鲜的饵料;有人正赤脚“收拾”刚刚被“擒住”的、在草地上活蹦乱跳的鱼儿;有人正淡定地把放好蚯蚓诱饵的鱼竿抛入水中……虽然时间已近正午,垂钓者们还是兴致勃勃地为有关于鱼儿的诸事忙活着。
对垂钓一窍不通的记者只好耐心地做个“乖巧后生”,特意询问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伯,向他取取经,问问关于垂钓的那些事儿。老伯伯姓薛,据其女儿讲,老人可是已有几十年的“钓龄”了。
“您来多久了?”
“刚来,今天来晚了,得早上五点来才是好辰光。”
“那么早啊,为什么?”
“鱼儿一夜没吃东西,你说它饿不饿?”
记者恍然大悟:原来鱼儿也着急吃早餐呢。“那您说钓鱼的乐趣在哪儿啊?”
“这钓鱼啊,要我说最大的乐趣就是‘遛鱼’。鱼儿上钩的那会,你想往上拉,它想往下逃,跟它相持的时候,一会往左晃,一会往右晃,特别有趣!”薛老伯说到激动处,身体也跟着左右摇摆,好像真在上演一出“人鱼斗”似的。
“不是说钓鱼特别需要耐心吗?等鱼儿上钩得等好久呢?”
“在野外钓是那样,这不是在人工养殖场嘛。这鱼都是人家养在塘里的,肯定比野外的鱼多,也比较好钓,不用太久就能钓到不少。”
“是不是不太需要‘技术支撑’?”
“没错,像你这样的初学者都能行。不过,钓鱼本身可是个技术活,跟天气、季节、坐姿什么的都有关系。”说到这里,老人有些懊恼,“今天我没撒‘底窝’,鱼都奔着别人的‘底窝’去了。”
“什么叫‘底窝’啊?”
“简单说,就是酒泡米。那味道香得啊,人闻着都觉得香,鱼儿还能‘扛’得住?”
记者顿悟:原来鱼也喜欢酒香啊。
在与薛老伯闲聊的过程中,记者不仅体会到了垂钓者那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也被普及了不少垂钓的基础知识。不过,薛老伯也特别提到,本来野外的河道、池塘都是垂钓者们的好去处,但是由于很多人非法用电网捕鱼,不但捕大鱼,连鱼苗都不放过,导致这些地方再也无鱼可钓,可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