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良渚文化玉器,活灵活现的宋代龙首建筑装饰,保存完整的周代鹿角……在广富林考古现场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90多件于今年出土的考古文物首次在大众面前亮相,而这只是今年考古发掘成果的“冰山一角”。今年广富林考古项目面积1.5万平方米,是我市历史上考古挖掘面积最大、参与单位最多的一次,大量文化遗迹和文物在这3个月中接连出土。
前不久,一件周代青铜尊的发掘出土让相关专家学者欣喜不已。在此之前,我市一共发掘过3件青铜礼器,让人惋惜的是,这些礼器基本都有残缺。此次发掘出的这尊青铜尊高24.4厘米、口径22.5厘米,敞口、高颈、扁圆腹、高圈足,腹部装饰以荆刺纹为主,两组变体云纹对称地分布于腹部两侧,口沿内壁上也对称地装饰着阴文的兽面纹。“这是广富林发掘出的第3件青铜器,也是我市发掘出的第4件,而且是最完整、体量最大的一件。
目前文物修复专家正在进行文物清理,与市民见面指日可待。”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陈杰介绍,青铜礼器是中国先秦文化中代表社会等级的重要象征,在广富林接连发现青铜礼器,这意味着广富林曾长期是上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拥有较高的社会等级和规范制度。此外,另外出土的周代卜甲、玉琮等重要遗物和祭祀坑等遗迹都佐证了这一观点。
广富林文化的房址也是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房址东西长约15米,南边宽约10米,有平整的房屋活动面,也有墙体痕迹。在房屋活动面上,存有大量倒塌的红烧土堆积。专家推测,可能由于原有的房屋倒塌,导致现场残留了许多当时人们生活使用的陶器,包括了夹砂陶鼎、夹砂陶瓮等。
在发掘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遗物也被陆续发现,有良渚文化的玉器、广富林文化的生产工具石斧、石凿和石锛等,也有周代的生活用具。在考古过程中,一座周代的水井中出土了原始瓷碗、黑陶罐等7件较为完整的陶瓷器。此外,考古项目还发现了许多精美文物,宋代及明清时期的各种瓷器。在一座宋代水井中发现的龙首建筑构件是较为独特的一件遗物。龙首与板瓦混为一体,全长约60厘米,龙首张口吐舌,双目圆睁,须发飘逸,双角后卷,灵动而充满力度,是宋代陶塑艺术的精品。
目前,2012年的广富林考古项目已经发现了灰坑近500个,灰沟40条,水井240口,房址4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地4处,这些遗迹分别属于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宋元、明清等时期,反映了广富林遗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预计今年的考古项目将持续至七八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