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横穿涵养林的栈道,体验绿色呼吸,观赏自然美景,咀嚼循环发展之妙趣。这幅农业旅游的美景蓝图正在泖港徐徐拉开。
最早落户泖港的一批农业旅游项目距今已经超过10年,设施陈旧、周边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困扰着泖港农业旅游。日前,泖港镇制定了2012至2014年农业旅游三年发展计划,计划由政府牵头,勾画出一条农业旅游的绿色黄金线路。
村级农业合作组织成投资主体
2012至2014年,每年完工3个旅游项目,这是镇农办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的发展计划。摒弃农业旅游由私人投资建造的模式,个项目全部9由村级农业合作组织投资,严格遵循“环境友好”,各个项目都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泖港村“林下休闲项目”、范家村“范家生态养殖观光园”、黄桥村“水上休闲项目”,这是今年开工的三个项目名单,总占地面积超过500亩,目前工程已经推进过半。
何为循环发展,镇农办相关负责人以坐落在范家村“范家生态养殖观光园”项目为例,向记者解释了运作模式。这个休闲项目占地200亩左右,建成后将有一条观光通道贯穿涵养林绿树之中。两边坐落多个草木结构的棚舍,在林中散养兔、羊、鸡鸭等,这些家畜家禽以涵养林草木为饲料,排在林中的粪便又转化成为肥料,滋养草木生长,全程不添加人工成分,真正实现绿色循环。在体验自然之趣的同时,前来观光的游客还能购买涵养林里生产的家禽家畜。在黄桥村的水上休闲项目中,一个由鱼塘改造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将向市民开放,游客能亲身体验“钓鱼摸蟹”的乐趣。
在自建的基础上,9个项目还将与泖港镇现有的规范化企业合作,通过串联起这些蓝莓、葡萄、桑葚、草莓园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品牌。
升级农业旅游景点
在建造规范化中、大型项目的同时,重新洗牌、提升已有项目的任务也迫在眉睫。根据摸底,当前泖港镇共有20多个农业旅游景点,其中既有占地超过400亩的大农庄,也有不足10亩的活动室。缺乏统一规划,档次参差不齐,不少景点难以吸引回头客,过于依靠“双休日”效益等因素日益凸显。
叶新公路附近的渔夫农庄是泖港镇最早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占地约200亩,主推采摘、垂钓、会务、住宿等多项内容。陈旧的设施让农庄失去了一部分客源,“双休日经济”也让农庄举步维艰。泖港镇多次和经营者沟通,建议提升农庄整体档次,增添新内容,再重返市场。
深思熟虑后,农庄于去年10月停业,聘请设计公司重新进行设计。除了整体提升住宿设施等,还将加入农业体验项目,市民们可以在此播种、培育蔬果,尽情享受农业“DIY”带来的乐趣。“在全面摸底后,我们正致力于泖港在农业旅游上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镇农办负责人说,迎合市场需求、规范操作管理是大势所趋。然而,提升工作无法一蹴而就,目前泖港镇已经明确任务,要求大小旅游景点首先必须完成污水纳管要求。日后,凡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企业,将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