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昨天上午,本市最大的地产大闸蟹品牌——“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在泖港镇开捕。本市有关水产专家表示,今年黄浦江大闸蟹的规格、品质都要好于去年,平均重量超过180克,但价格大致与去年持平,每斤在100元左右。而且,与过去大半用于出口不同,今年黄浦江大闸蟹的内销比例将首次过半,总量达到50吨。
今年前期天气较好,对黄浦江大闸蟹生长十分有利,因此今年捕捞时间比去年早了一天。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郎月林介绍说,相比其他产地的大闸蟹,黄浦江大闸蟹的上市确实晚了点,这是因为不愿“跟风”提前捕捞抢市场,让蟹长得更加肥些。尽管没有赶上国庆“黄金档”,合作社还是接到了许多订单,仅国内礼盒蟹销售额就接近了800万元,比去年增了30%。
不怕错过旺市,因为有底气。郎月林表示,大闸蟹养得好,一靠水,二靠草,三靠鲜活饵料。而位于黄浦江上游的泖港镇三泖基地,用黄浦江的水,经过生物净化后进入池塘,水质比黄浦江的更好。不仅如此,合作社今年还改进了养殖技术,大幅增加轮叶黑藻的种植面积为螃蟹品质的提升起了关键作用,这些水底下一团团毛茸茸的绿草“挤”在一起,就像在塘底铺了一层“绿毯”,既净化了水质,又为大闸蟹提供了上佳的生态饵料。
另外,合作社养殖的大闸蟹投养密度,比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大大降低,每亩成蟹产量控制在150斤,等于在池塘内营造了一个个小湖泊,十分有利于大闸蟹的自然生长,从而保证了蟹的养分和品质。此外,合作社还在控制蟹的规格、外观、口感和使用配合饲料等方面建立了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蓝本,建立并完善了档案渔业等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保证让市民吃到优质蟹、安全蟹。
据了解,黄浦江大闸蟹原本就是市郊名产,主要产于我区黄浦江上游,以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的外表特征及肉质鲜香甜美的口味而闻名。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航道建闸、水质退化等诸多原因,黄浦江大闸蟹停止养殖。但近几年,鱼跃水产合作社和市、区农委和科委等部门开展联合攻关,采用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充氧、水质调控等一系列生态养殖的新技术,终使这一沪郊名水产“重出江湖”。在第四届全国河蟹大赛上,“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一举获得了“最佳口感奖”“金蟹奖”。和
上海本地大闸蟹品牌正在快速壮大。据悉,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和出口基地,鱼跃水产合作社自有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已达1500亩,带动附近养殖户养殖面积900多亩,同时还辐射了金山、青浦、宝山等地养殖面积2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