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花园浜居委会“剪贴写”特色教育成果展热闹举行,梅兰竹菊、写意山水、飞鸟走兽……花园浜手工“达人”们的作品摆满了整个活动室。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80余件作品中有20多件木贴画作品都写着同一个名字——潘星静。
2006年底,潘星静从杨浦区搬来花园浜小区,机缘巧合下,她和木贴画一见钟情,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短短两年间,她已制作了大大小小40余件作品,在今年永丰街道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上,她还获得了“社区文艺明星”称号。
麻将桌变工作台
走进潘星静家,墙上、桌上、沙发上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贴画作品,甚至在居委会、社区学校也都能欣赏到潘星静的“大作”,如此“高产”又“高质”的潘星静,谁能想得到她曾经是名不折不扣的麻将迷呢?刚搬来花园浜时,她“流连”于各个棋牌室,甚至为了方便,自己也买了三张麻将桌,邀请“牌友”们到家里打麻将。那时候,一天两场麻将,是她的“必修课”。
2010年,在朋友的影响下,她开始接触木贴画,设计、选材、底板处理、粘画……繁多的工序,没有吓退潘星静,反而激起了她的兴趣,“这个比剪纸有趣多了!”潘星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很兴奋。
“今天没空,我要上课去!”为了做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她推掉牌局,不仅认真上课,还带回了厚厚的资料和品种繁多的工作用具。渐渐地,家里的大餐桌就变成了她的“资料架”,而昔日钟爱的麻将桌则改装成了她的“工作台”。从此,她一头“扎”进木屑堆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老伴包揽“买汰烧”
“只要你能做出好作品,所有家务我全包。”老伴的这句“豪言壮语”让潘星静很惬意。她知道家里的家务活并不轻松,除了要准备一日三餐,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还要打扫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就在上个月,潘星静的小孙女出生,家务担子更重了,但是老伴儿还是践行着他的诺言,让潘星静有更多的时间创作。
贴心的老伴儿不仅包了家里的“买汰烧”,还充当起了参谋。在潘星静为贴不出垂柳的风姿绰约而烦恼时,他建议道:“银杏苑河堤边有,走,我带你实地去看!”在潘星静为没见过四鳃鲈鱼,“创作”碰上瓶颈时,他默默地去菜场花60元钱买了一条塘鲤鱼,“听说这两种鱼差不多,你好好观察一下。”作为回报,潘星静正在创作一幅“松鹤延年”图来回报老伴。
青出于蓝胜于蓝
“潘星静的作品有立体感,比老师的还好!”不少木贴画爱好者在看了潘星静的作品后啧啧称奇。潘星静的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她善于思考、总结,每次上课她总是抓住机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回家后勤于练习。“要观察物品远近、正反的不同,适当加点阴影,这样作品才有立体感”“贴花朵时里层需要垫废料,这样才能有层次感。”“层层叠放时,为了防止顺序打乱,要在零件上编上编号。”潘星静经常向姐妹们传授经验。
除了善于观察总结,潘星静还乐于创新。“一直模仿没有意思,我要创作一些永丰特有的景点、特产。”为此,今年年初开始,潘星静创作了一批大仓桥、祭江亭等永丰地理标志的木贴画,水晶梨、水红菱、四鳃鲈鱼等特产也已完成了前期资料搜集和零件制作,即将“跃然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