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个月前还冷清寂静的永丰街道盐仓中心村二期里,装修新居发出的噪声常常此起彼伏。但在62岁的叶云根和他的很多老邻居们听来,这些“噪声”却无比悦耳。“在外租房3年,终于盼到自己的新居了,一拿到钥匙就请装修队进场了。”叶云根说。
从11月10日正式交售起,历时一个月,三年前为配合高铁和轨交9号线等重大工程动迁的400多户来自盐仓、薛家、仓吉三个居委会的家庭已陆续拿到新居钥匙,原来的乡里乡亲依然是左邻右舍,在外过渡了3年后,他们又在新家园里相聚了。
农民住上“地铁房”
就在距盐仓中心村步行约15分钟路程外,是叶云根3年前搬离的故土,如今,那里是高铁松江南站和轨交9号线南延伸段松江南站站的所在地。在叶云根看来,虽然一样是动迁房,但盐仓中心村却有着“地铁房”的优势。而在以前,住在地铁边上,是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和叶云根一样,在动迁前,马伯龙不相信自己家真的会动迁。即便如今常常听到高铁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74岁的他仍然有些难以置信。但过了不久,轨交9号线的列车也将驶到家门口,这里真正成了一个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高铁、轨道交通都有了,就差机场了。”马伯龙兴奋地说。
动迁居民“等不急”
动迁后,马伯龙在女儿家借住了3年。3年里,他时不时地会到2008年开工建设的盐仓中心村二期工地去看看,他说:“房子一直在建,我们看着心里也踏实。”
叶云根租住在盐仓中心村一期内,耐着性子看着二期的房子一步步盖起来。3年时间不短,虽然过渡期内租房可获补贴,但和很多居民一样,工程临近竣工时,他还是有点耐不住了:房子不是盖好了嘛,怎么还不分呢?”“
居民们的期盼“催促”着有关部门加紧“收尾”,11月10日,第一批新居的钥匙终于发放到了动迁户的手中。预计本周内,包括原盐仓村6个生产队的257户因高铁和9号线建设而动迁的居民在内的444户居民将全部拿到新居钥匙,共交售房屋888套。叶云根和马伯龙家分别分到2套和3套安置房,“老两口在这里住小套,另外的租出去。”子女都在城区买房另住的两位老人也有着相似的打算,拿到钥匙后,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装修。
三年等待“很值得”
对于新家,马伯龙和叶云根都很满意,小区绿化好、每幢房的间距大,而且家家户户都通了天然气,“不比城里的小区差,等了三年很值得。”马伯龙说,而到本月底,2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也将开放,“平时可以和老邻居们聚在一起聊聊天、玩玩棋牌,我们这些老农民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马伯龙说。
对于叶云根和马伯龙这样在家乡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新居之所以如此值得等待,还在于它满足了他们不必远离故土的愿望。几乎每天傍晚,叶云根都会踱着步子去散步,15分钟后,就走到了动迁前自家的房子位置,“就在现在南站前的广场上。”叶云根说,广场前的那条大茜泾路用的还是原来其中一个生产队的名字,我们看着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