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镇腰泾村村民都有这样的体会——最近两年,村里的面貌和管理模式悄悄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原来的18名村民组长“下岗”了,取而代之的是5名村民信得过的“片长”。变的不仅是名称,减的也不仅仅是数字,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发自内心觉得这5名“片长”是自己的身边人、贴心人。
12月26日早上8点,记者一行刚走进村里,就碰到了管辖村里第五片区的“片长”夏元林。当天早上,尽管细雨濛濛,天气阴冷,但老夏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对自己管辖的132户人家巡视了一遍——查看卫生保洁做得怎么样,探望孤老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诸多此类的“小事”,夏元林骑着电动车,“查”一 就是一个早上,用心得很。
不过,夏元林这些“片长”们确实查出了实效。老夏指着南北纵穿腰泾村的腰泾河告诉我们,原来这条河一年四季都是脏兮兮的,河面上随处可见一些腐烂的菜叶,“现在,你看河水有多清?”
原来可不是这样。从村党总支书记蒋其的口中得知,原先村里尽管有18名村民组长和37名各类服务人员,但由于报酬低等原因,长期存在拿“工资”的人不服务村民的问题,以致于他2008年第一天到村里报到就职时,就有不少村民向他投诉、举报。
为什么会这样?蒋其告诉我们,说到底,还是因为机制没理顺,报酬不配套造成的。“55名村民‘保姆’,人均月报酬只有400元,叫人家做全职,怎么可能?”
如今,保姆”人数大幅减少了,“ 但收入却增加了许多。夏元林说,目前,他一年收入能达到2.7万多元,心思定了,干事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尽管要承担8大类别、142项职责,但夏元林却觉得忙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我们这些‘片长’每天都会在所辖片区内巡查两三次,做到对哪家住宅有险情、谁家是低保户、谁家有残疾人、谁家需要特别关心帮助等动态信息了如指掌,并将联系电话给到每家每户,以便随时替村民排忧解难。”
泖港镇镇长吴建良告诉记者,在腰泾村试点的基础上,镇里根据人口和土地适度管理的原则,将全镇划分成108个片区,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吴建良说,他们有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就是以后将吸纳一部分大学生担任“片长”,并在对其考核通过后,提拔其中的优秀分子直接担任村官,“称职的村官,必须得与村民们打成一片,能得到村民的认可和肯定。”
“如今,有了他们,我们需要操心的事真的少了许多,他们就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如今,说起夏元林这些片长,不少村民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