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老来青”当家品种将变成松香早粳。老来青米业合作社负责人邹士根昨日这样告诉记者,“这一新品种的成熟期更早,适口性也更好,它有望于9月1日左右收割,‘沪上第一镰’将再提早3—5天。”
据介绍,“老来青”大米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闻名全国,不仅因为产量高,更因为吃口较好。但以前的“老来青”主要是指品种,如今的“老来青”已发展成为了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和往年“小打小闹”不同,今年松香早粳的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多亩,约占合作社总种植面积的60%。相比曾经的“当家花旦”苏沪香粳,松香早粳不仅成熟时间可进一步提前而且糯性更强,产量也可提高3%—5%,达到每亩500公斤左右。
为何“老来青”能比一般水稻提前近2个月收割?农业专家介绍,松香早粳由松江种子公司选育,2011年正式通过上海市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是上海最早成熟的水稻品种之一。一般来说,上海郊区的水稻成熟相比北方要晚得多,松香早粳是粳稻,但它突破了粳稻感光规律,对光照不敏感,相反对温度敏感,而上海的温度条件不差,所以其能够较早成熟。这也就满足了上海市民在国庆节前品尝新米的喜好。
据了解,合作社的“老来青”水稻由32户家庭农场种植,每户规模在50亩到150亩之间,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部分农药肥料和统一包销等。对于合作社而言,种植新品种后,如按照每亩产量增收15公斤和60%的出米率来计算,最少可增收150余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