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洞泾镇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上海华亭日用化学品公司宣布关停,至此,该企业结束了33年的经营历程,洞泾镇也告别了全资村办集体企业经营的历史。据了解,该企业所生产的一种名为“120号脱臭溶剂油”的化工中间体原料,被列为“国家危险化学品项目”之一,不符合镇区内安全生产的规定,根据2011年8月市区两级签订的《上海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目标责任书》,予以调整关闭。
曾因“海鸥”红极一时
“海鸥牌”洗发膏,曾是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品牌,而始创于1980年的上海华亭日用化学品公司(前身为“松江县张泾化工厂”,于1991年更名)就是该产品唯一的生产商。如今,淡粉色罐装“草莓味”、淡蓝色罐装“茉莉味”和淡黄色罐装“柠檬味”都已经成了“80后”们经典的怀旧回味。1983年,张泾化工厂凭借月产量800吨进入了生产高峰期,彼时吸纳员工300余名,经营规模仍然是至今为止的最高值,这样的经营持续了10年。
防污染放弃利润点
更名后的上海华亭日用化学品厂长期与上海日化三厂、上海庄臣有限公司等沪上知名企业保持合作,为其提供产品加工服务。由于经营状况良好,也成了洞泾镇自1997年以来唯一一家没有改制的村办全资企业。
在本世纪初,公司的年净利润就已达1000余万元。是村里的一棵“摇钱树”。但企业经营总是一波三折,当时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虽然出口美国供不应求,但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却造成了周边河道黑臭,为此,企业最终主动放弃了这笔利润源。
职工均被妥善安置
“初创时,只有几间草房,采购货物只用一个手提包。”公司总经理王伯龙在这个厂里工作了近30个年头,回忆过去,王伯龙感慨良多。像王伯龙一样,厂里工龄在30余年的老员工还有不少。“看着他们从一个个小姑娘、小伙子变成了快要退休的人,心里挺不舍。”言谈间,王伯龙有些伤感,他若有所思地说:“不过,危险化学品生产压力的确很大,要为全厂职工的安危负责,就连睡觉听到警报响,也担心厂里会不会出事。如今,企业在探索转型发展,危险化工企业的调整关闭也是必然选择。”
厂里临近退休的人超过半数,“40”、“50”人员不少,为了妥善做好这些员工的安置工作,洞泾镇成立了善后处置领导小组,根据《劳动合同法》按照工作年限给予经济补偿。同时,提出了优惠政策:“若本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上一年,将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为准。”善后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只召开了一次全体职工会议和中层干部会议,第一天,就有90%的人签订了《解约合同》,一个礼拜后,善后工作全部结束。目前,挂靠在该企业的残疾人员也同样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有工作安置要求的员工,可被安排到镇集体单位的公益岗位中去。目前,该企业百余名员工均已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