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位于江苏省大丰市区一闹中取静的地块、名为“浦江名苑”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浦江名苑”,顾名思义,这是一处带有海派风情的小区。2007年9月,“浦江名苑”竣工,大丰市的市民们纷纷涌入这里为自己购置新居,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打听:为他们打造这么漂亮住宅小区的是哪家开发商?其实,开发商正是松江的上海孜诚置业有限公司。大丰市,是孜诚置业公司走出上海“觅食”的第一步。
在困境中求生存
2002年,孜诚置业有限公司在大发展的背景下由事业单位改制为民营企业。由于改制前是“吃财政”的,经济上没有什么负担。改制后,孜城公司在延续过去承担政府房屋管理职能的同时,又接管了老城区中一批老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说到底是一个不易盈利的行业,更何况接手的是一批物业费收费低、管理难度又很高的老旧公房,由此造成了公司经济效益不佳。这个现实对于正处在改制转型适应期中的孜诚公司来说,无疑是事关公司能否生存的一个大难题。孜诚置业公司总经理朱励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老城区中的居民小区物业费每平方米仅为0.5元,时间一长,造成了公司年年亏损的窘境,再加上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公司不堪重负。“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每年都在提升,而物业费却始终不变,这让公司面临着生存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使公司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作为公司当家人的朱励倍感压力,多日几乎茶饭不思,“毕竟近百名员工都要靠这份工资养家糊口,‘孜诚’不能就此倒下。”朱励说。
走出去闯出生路
常言道,堤内损失堤外补。为了弥补老城区售后公房小区物业管理的亏损,朱励和班子成员经过多次商讨后,“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新发展思路应运而生。公司决定把业务范围拓展到除楼宇物业、房地产开发、绿化工程等领域外,还决定走出上海,去外面闯一闯,开拓外地市场,到外面“找食吃”。
上海从不缺地产巨头,房产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对实力相对薄弱的孜诚公司来说,到二三线城市去开发房地产更符合自身条件。但一没关系,二没基础,到哪儿去发展呢?朱励和她的助手们经过近一年多的外出实地考察,最终选中了邻近上海的江苏省大丰市——这个在当时房地产业匮乏的三线城市。
在经过了前期一系列的准备后,2005年6月,“浦江名苑”正式开工。项目选址在大丰市的市区,小区占地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6%,整座住宅区融合绿色环保理念,配套技防设施一应俱全,并以现代上海的住宅风格布局,由多层、复式、商铺等组成。
历经两年时间,2007年9月,“浦江名苑”住宅小区正式完工,并在当地创下了100%的入住率。开窗见绿的优美环境,让入住“浦江名苑”的大丰市民们首次享受到了绿色和环保的生态居所。“这在当时的大丰市是一个颇具特色、性价比很高的居民小区,孜诚进军外地市场并一跑打响,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坚持创新谋发展
十年艰难转制路,一朝“走出去”的成功,让孜诚公司尝到了开拓与创新的甜头,更坚定了公司继续“大胆试、大胆闯”的信心。近两年中,除了开发外地房地产项目外,孜诚公司还在车墩镇建有标准厂房,还组建了绿化公司……十年风雨之路,孜诚公司已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朱励表示,公司将在努力做好物业管理小区服务的同时,将继续按多业发展、多种经营的思路,把公司做大做强,把“孜诚”这个松江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个形象窗口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