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海建店最早、牌子最老的“中华老字号”药房,或许大家想到的是童涵春、蔡同德、雷允上……然而,殊不知余天成堂才是沪上第一家。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纵跨四个世纪的余天成堂在创建“老字号”的人文品牌中,其传统的中药文化,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近日,余天成又获得了第二批“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
余天成堂自2008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9%,利润年均增长11.8%,经济效益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其间,连锁药店从70家增至96家,顾客满意度从82%提高至95%。企业在做大、做强中,究竟是什么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余天成堂党总支书记张庆英告诉记者,近几年,企业在传承“诚信、济世”和“中医药文化”基础上,不断求创新、靠转型,“外塑形象、内聚人心、倾情民生、和谐发展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发展企业最关键的是,始终将市民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
内外兼具扬“药道”
作为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关系到市民的生命安危,因此,在余天成堂创建“老字号”品牌时,特别突出了“诚信原则”和“民本思想”。为保障市民的用药健康和用药安全,企业不仅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又在全国医药零售企业中第一个制订了药品连锁经营服务标准,把药品进、销、调、存各个环节全部纳入以法治企的良性轨道。如今,余天成品牌系列产品已连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名牌产品。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公司依托浓厚的“药文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建了总公司、分公司和门店三级职工教育网络,并举办药学业务知识培训班和业务技能比武活动,还选拔优秀员工参加每年举办的全市药学技能比赛。此外,公司还提供学资和学时,鼓励员工到大专院校进修,学习与药文化相关的专业和技能知识。近年来,员工年人均培训在3次以上,每年接受教育10多个学时。如今,企业已培养出了一支以执业药师、药师为主的260人药学技术人才队伍。
倾情民生播“药香”
作为“中华老字号”,余天成堂从细化服务规程入手,形成了一套药学服务体系。每位药师把常规的药学服务延伸到普及健康知识、宣传科学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确保为顾客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药物。此外,公司还推行健康的药学服务模式,培育了第一线的服务品牌,不断让“药文化”渗透到服务中去。总公司所属连锁公司已连续四次摘取了“上海市服务名牌”的桂冠。
作为首批入选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5家中医坐堂门诊部之一,余天成堂内中医坐堂门诊部经常是人流如织,23位引进和培养的名中医,从488种祖方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中医特色,年门诊量达14万多人次。
为便民利民,不少门店还设置了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测骨密度、切人参和免费送药上门等服务,多次开展专家义诊和免费开膏方活动。为了让顾客能尽快拿到代煎好的中药,送药工常常风雨无阻地开着送药车,穿街走巷,按时把药送到患者手中。此外,公司还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进社区、下企业开展为民服务,举办疾病防治或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手册,开展药学咨询活动,同时帮助居民清理家中的小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