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创业,打赢跨国官司
炎炎夏日,过滤后的水输进制冰机,等上15分钟,就可以取出冰块用来调上一杯冰饮。但相比于对冰饮的青睐有加,人们对制冰机却显得有些陌生。制冰机是具有浓重西方生活色彩的舶“来品,在10多年前,还是美国品牌垄断着中国的市场。”上海通佳电器有限公司经理印劲松说。
2000年,眼看着日益兴起的酒吧、餐饮业,印劲松瞅准了制冰机的发展前景,毅然辞去7年之久的台资企业工作,下海创业,要造国产的制冰机。虽说制冰机的行业门槛并不高,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依然是困难重重。一来当时国内制冰机还不普及,而少有的星级酒店用户,都被“洋品牌”垄断;二则国内还鲜有从事制冰机研究的技术人员,就连采购适用于制冰机生产的原材料都几乎是空白。
一切从零起步。印劲松在九亭租下一处门面房,没有经验可借鉴,就自己画图纸,然后白天拿着图纸四处去寻找配件厂商,采购回来晚上再自己组装、测试。就这样,印劲松设计生产出了第一台“夏の雪”制冰机。这时,街边奶茶铺、冰饮店开始席卷各地,对制冰机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洋品牌”而 动辄数万元的价格,常令这些小投资的店铺感到为难。而印劲松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
眼见中国制造的制冰机开始发力,一直垄断着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坐不住了。2005年,制冰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一家美国企业,以专利侵权为由,一纸诉状把印劲松和他的品牌告上了法院。
最终的结果是,这家美国企业不仅没有胜诉,反倒让印劲松比以往更看重技术和专利。如今,公司每年都会拿出年销售额的5%至6%,用于研发和设备改进。目前,“夏の雪”已占据了上海制冰机市场20%至30%的份额,成为行业里的领跑者。
打造品牌,树立行业标杆
商场如战场。近年来,随着制冰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行业里的后来者也不断冒出,每年会有3-5家新的小型制冰机企业诞生。对于印劲松而言,压力还远不止这些。
技术出身的印劲松说,自己更喜欢专注于产品的开发,因此把市场开拓放心地交给了“左臂右膀”。2007年底,两名业务负责人先后辞职,另起炉灶从事制冰机生产,还带走了公司90%的客户。祸不单行,2008年初的一场大雪,压垮了公司在九亭租赁的生产厂房,几乎将“夏の雪”推入绝境。“得了抑郁症,不出门,白天在家还要拉上厚厚的窗帘,感觉自己最初要做制冰机品牌的梦想被彻底粉碎了。”印劲松说。
一年后,渐渐从低谷走出的印劲松开始了近一年的长途旅行。“说是旅行,其实是逼着自己去跑业务,了解市场需求。”这段经历也让他重新看到了机遇:近年来,出于保鲜、卫生、安全的需要,我国农产品、生鲜食品、海产品和商超零售等市场对冰的需求日益走高,“这将会是一个几亿元的市场”。
回到松江后,印劲松在叶榭镇买下土地和厂房,继续他的打造国产制冰机品牌的梦想。面对激烈的市场“混战”,印劲松为“夏の雪”重新厘清了方向:一靠品质,二靠服务。目前,公司率先开通400客服电话,北到漠河、南到海南、西至新疆,全国各地都有“夏の雪”的售后服务点。在品质上,公司坚持不走低价竞争,在产品开发上加大力度,推出能制造各类冰型的制冰机。去年,公司在市场上率先推出的雪花冰制冰机,广泛应用在医药领域,至今已占到公司销售的10%,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品牌越叫越响,这两年市场上“夏の雪”的模仿者也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从最初的被告变成了原告。”印劲松告诉记者,今年初,公司就赢下了一场品牌侵权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