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备受申城市民认可的地产大闸蟹——“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笃悠悠”地爬出其在浦南黄浦江畔的养殖基地。尽管本季大闸蟹生长后期持续高温,但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大闸蟹却几乎未受影响。不仅如此,从“第一网”大闸蟹来看,“三泖”黄浦江大闸蟹的“块头”、口感均要优于去年,公母平均规格可达200克以上,较往年起码增重10%,几乎是清一色的大规格蟹。蟹更好,价格却公道,仍与去年持平,自然不愁订单。在开捕前,合作社就已接到超过近70吨的订单,约占总产量60%,销售行情十分火爆。
由一次放养改为二次放养,这是鱼跃合作社今年在申城首创的最新养蟹模式。今年6、7两个月,合作社在原有的养殖基础上,对蟹种再次进行遴选,精益求精。“尽管工序繁琐、耗时耗力,但带来的潜在收益也是相当诱人的。”合作社负责人郎月林这样告诉记者。
过去,传统淡水养殖在带动农户致富增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池塘污水。对此,鱼跃合作社积极和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马旭洲博士等人合作,在浦南地区的三泖基地积极推行“净水渔业”,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成果,排出水的理化指标都要大幅优于外池水,极大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此外,合作社今年还改进了养殖技术,进一步增加了优质水草轮叶黑藻的种植面积,专门租赁了200亩池塘用来种植水草,一方面,用于自给;另一方面,又可用来服务周边水产养殖户。在三泖基地,记者看到,这些水底下一团团毛茸茸的绿草“挤”在一起,活像在塘底铺了一层“绿毯”,既净化了水质,又为大闸蟹提供了上佳的生态饵料。
同时,合作社养殖大闸蟹,还采用了“超低的载塘量”,投养密度比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大大降低,每亩成蟹产量控制在75千克,有利于大闸蟹的自然生长,保证了蟹的品质。此外,合作社还在控制蟹的规格、外观、口感和使用配合饲料等方面建立了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蓝本,建立并完善了档案渔业等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养殖模式,从源头上保证让市民吃到优质蟹、放心蟹。
据了解,黄浦江大闸蟹原本就是市郊名产,主要产于松江黄浦江上游,因其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的外表特征,以及肉质鲜香甜美,远近闻名。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航道建闸、水质退化等诸多原因,黄浦江大闸蟹停止养殖。近几年,鱼跃水产合作社和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市、区两级农委、科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联合攻关,采用稀放蟹种、池塘种草、底部充氧、水质调控等一系列生态养殖的新技术,终于使得这一郊区名产“重出江湖”,目前已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在历届全国河蟹大赛上,“三泖”牌黄浦江大闸蟹已多次获得“最佳口感奖”“金蟹奖”。和
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和出口基地,鱼跃水产合作社拥有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面积1500亩,带动附近养殖户养殖面积900多亩,同时还辐射了金山、青浦、宝山等地养殖面积2000余亩。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