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车间里轰隆隆的机器声,许勇强身着蓝色短袖工作服,戴着防油手套,爬上一台机床加料。看到另一台机床亮起了红灯,便赶紧过去,不慌不忙打开沾满着油的箱盖,仔细调节了一番。偌大的车间里,上百台机床,十几个像他一样的工人穿梭着。没有交谈,没有停歇,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这就是上海精密轴承有限公司磨削甲班的工作场景。这个班组刚刚被评为2013年度区优秀班组。
这个班组一共17个人,平均每天须磨削轴承4万个左右。而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精细磨削直接影响到最后装配,需精细到微米。稍有差池,就得全部返工。据管理人员统计,磨削甲班的产品质量都领先于其他班组。是什么能让17个人一致地这么精细?原来,他已经在这个班组做了十几年的磨削工作,是班里的老师傅了。这个班里,像他这样的老师傅还有好几个。说是“老师傅”,年龄却都不超过40岁。老师傅传、帮、带新进的班组成员,工作不分彼此,磨削的五道工序,个个都会操作。“没什么,这很平常。”班长许勇强腼腆地摸了摸后脑勺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大家一起完成任务。”
遇到个别新员工不适应,老师傅就会主动找他谈心,手把手帮助他提高技艺,再加上公司每月一次的培训,这些员工很快也就适应了。“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吧。最难的是调机床尺寸,我们常常是好几个人一起想办法。其实每天都会碰到机器上的小问题,但努力解决以后就会觉得很开心。”许勇强说。
正因为调机床难,班里专门安排了五个调机床的“专职责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拿手的活儿。有时,某个机床出问题了,擅长的人刚好休息,这时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立马赶来,随叫随到,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许勇强说,难能可贵的是,工作上不管什么时候有需要,他们班组每个人都会随叫随到。
据介绍,该公司内部设立了鼓励员工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的“改善提案奖”。去年,磨削甲班的“老师傅”黄瑞峰提交了“将加工外圈的一些尺寸较大的砂轮用过之后回收再利用来加工其他型号产品”的提案,这项提案大大节约了公司的生产成本,获得了公司的奖励。由于机器满身是油,尽管他们穿了防滑鞋,但是爬上爬下的时候还是有可能会滑到。许勇强就提了一个“给机床的踏板增加防滑网”的改善提案。看似平常,却甚是用心。
他们朴实无华,面对无言的机器,却是内心滚烫。“他们是我们这里的宝啊。”一名公司管理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