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汪惠萍在秀南街上住了一辈子,摩挲着手中刚刚拿到的新房钥匙,她既兴奋期待,又藏着些失落:“住进新房后再也不用忍受雨天漏水的苦恼,但却要惜别认识了几十年的老邻居。”
在永丰街道,200多户像汪惠萍这样的居民最近终于等到了老城改造安置房的钥匙,世代“蜗居”老宅的生活,将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成为过往。自2011年集中启动老城改造项目以来,预计到今年年底,永丰街道辖区内超过三分之二、共计2000多户老宅居民将圆“安居梦”。
透明化流程让居民吃“定心丸”
2013年的深秋,永丰街道启动中山西路以北一地块的老城改造工作。那几天,居民夏林芳和家人裹着棉被在手续办理大厅外排队整整三天三夜,如愿挑选了一套位于百合苑的现房、一套位于泗泾洞泾大型居住社区的期房。
“新房好啊,住着不知比原来舒服了多少倍。”一掐手指,夏林芳入住百合苑新居也快将近一年。如今,等了许久的期房也顺利交付,夏林芳一家人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尘埃落定:“这下,家中的老母亲也能够舒舒服服住上新房了。”
“只要公平、公开,我们就放心、开心,就愿意快点签约。”夏林芳的一句话质朴却又真诚,道出了如今老城改造居民对此项工作的总体评价。其实,对老城区居民来说,乔迁新居是世代的“安居梦”,然而,以往每每说到动拆迁,部分居民总是将信将疑,就怕背后有“猫腻”。
如何最大程度做到透明、公开,赢得居民的广泛信任和认可,街道为此动了不少脑筋。
2013年末,街道以“先到先得”的形式安排一批老城改造居民进行动迁签约和选房顺序号的排定工作。尽管这种形式最大程度遵从了公平原则,但也引起居民持续排队三天三夜。考虑到安全等因素,街道随后改变了工作方式,在听取居民诉求和意见后,最终确定以抽签的方式确定选房顺序号。为了让居民对整个流程更为安心,街道老城办邀请区公证处和辖区其它居委会,以及居民代表等,对动迁签约全程进行“第三方监督”。
选房方面,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已经日渐成熟。在今年8月辖区200多户居民选房工作中,居民一到办理大厅,就能通过墙上张贴的示意图了解到所有可供选择的房型和房源分布情况。完成选房后,每户居民的选房信息随即在大厅里公开。“这样一来,哪一户选了哪套房,是不是依照选房顺序号实施的,每位居民都可以对此进行监督。”街道老城办工作人员解释。
贴心化服务让居民省时省力
“你们的工作真是做得越来越周到了,让我们挑不出‘刺’。”在街道老城改造办公室,刚刚拿到新房钥匙的汪惠萍满面笑容,前来感谢
这里的工作人员。
老城改造工作本就千头万绪,在确保公平的同时如何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是一道极其考验工作智慧的难题。
早在去年,老城办安排接送大巴,让居民了解小区环境,在此次泗泾洞泾大型居住社区选房工作中,街道又同步推出了3套不同房型的样板房,让居民对房源和房型结构有切身感受。老城办负责人坦言,大居内的大部分房源面积并不算大,而松江本地居民更喜欢大房子。装修样板房的目的,就是让居民直观感受到,只要通过合理的空间装修利用,同样可以打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居民在感情上更愿意接受。
与此同时,在多部门的努力下,分房程序也实现了最大化的便利和缩减。例如,原先的选房、订房手续至少需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居民需要拿着大量的资料至少来回奔波两次。而在今年的工作中,街道将选房、订房、分房、结算、开具五联单等工作制作成了能一次完成的“流水线”,只要居民携带资料齐全,可一次完成办理。
预计从今年10月份起,秀南街、南横街的居民将启动新一轮的老城改造签约工作。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批动迁将继续推出“菜单式”的房源选择模式,届时,将推出南部新城等安置房地块,供居民们选择,尽量做到让所有动迁户都能入住到自己心仪的地区。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可登陆松江第一招聘网>>